古籍介绍
1972-1974年,中国湖南省长沙东郊马王堆发掘了三座西汉古墓,在这座保存完好的西汉古墓中,不仅发现了一具令世界震惊的2100多年不腐的女尸,还出土了大批的文物珍品,即帛书和竹木简,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及医学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出土古代医学著作共14种,抄录于简帛上,其成书年代多在战国时期,内容包括经络理论、针灸、砭石疗法、药物疗法、病因病理、养生、导引等多方面。之后,研究者们分别根据原书的主题或其中的关键性文字拟定出书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等。
其中出土古代医学著作共14种,抄录于简帛上,其成书年代多在战国时期,内容包括经络理论、针灸、砭石疗法、药物疗法、病因病理、养生、导引等多方面。之后,研究者们分别根据原书的主题或其中的关键性文字拟定出书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却谷食气》、《导引图》、《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等。
足臂十一脉炙经

足臂十一脉炙经 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 西汉 帛书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出土后,经拼合整理修复,内容基本完整,均论述人体内十一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原来均无书名标题。参照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旧例,暂把这种书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经脉学著作,论述十一脉之循行、病候及治法(灸法),其中足脉6条、臂脉5条,论述的次序是先足后臂,足:足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太阴脉、足厥阴脉。臂:臂太阴脉、臂少阴脉、臂太阳脉、臂少阳脉、臂阳明脉。脉的循行皆起于四肢,至于头面或躯干,循行路径描述得极为简略,以“其病某某”的形式统述病候。主治疾病有78种,但尚未对疾病进行分类。
在以上每一条脉的项下均分别记有该脉的名称,循行过程、主病病候和灸法。全文体例很接近现存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中论述十二经脉的部分,但内容却有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脉篇》共十二条脉,较《足臂十一脉灸经》多手厥阴脉一条。(2)《足臂十一脉灸经》和《经脉篇》均将每一条脉在人体循行的起点、所经过的部位和止点作了记述,但具体的路线有所不同。而且前者说明简略,后者详细、具体。(3)《足臂十一脉灸经》在疾病的数目方面远较后者为少,在所记的病名方面也有不少出入。(4)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对于每条脉病的主治方法都是单纯用灸法,而在《经脉篇》中除灸法外,还利用针法和药物疗法,同时还进一步反映了辨证施治的思想。(5)《足臂十一脉灸经》在足厥阴条之后,特别记述了诊断疾病生死的一些症候,这是《经脉篇》所没有的内容。
《阴阳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炙经 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 西汉 帛书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甲本、乙本均有残缺,可互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均与《五十二病方》的前半部五种医书一起抄录在一幅长帛上。《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系抄录在另一帛幅上,上接《去谷食气》,下接《导引图》和地图各一种。乙本开头的文字紧接《去谷食气》抄录,不另起行,加之两书抄录时的相邻部分都有残缺,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帛书的面积因而拼抄在一起。
此书是《足臂十一脉灸经》之后、中医基础理论奠基著作《黄帝内经•经脉》之前写成的另一古经脉学著作。它对全身11条经脉的循行及主病均作了很大的调整和补充,亦历述十一脉之循行、病候,但其次序是先阳脉后阴脉,脉之命名亦不以臂足言之,既有三阴三阳之名,又有肩、耳、齿之简称。就循行而言,描述亦较为简略,其走向大部分仍如《足臂十一脉灸经》自四肢走向头面躯干,少部分自头身而止于四肢。此书对于病候的详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共记载了所主的147种疾病,并将各脉的病候按致病原因的不同,区分为“是动病”和“所产(生)病”,为后来《黄帝内经》的经脉学说奠定了基础。
《脉法》
《脉法》(甲本):主要论述脉诊以及砭法治疗痈脓的原则和方法。
《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 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 西汉 帛书
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全书为9911字,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5/6部分。全书分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方、二方,多则二十余方。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书中提到的病名有103个,所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绝大多数为外科疾病,其次为内科疾病,还有少量妇科、儿科疾病。书中所述疾病治疗之方,以用药为主,除外用内服法外,尚有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书中有关创伤的16种疗法(止血、镇痛、清创、消毒、包扎等)以及烧灼结扎术、结扎摘除术、瘘管清除术等痔疮手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外科技术。
导引图

导引图 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 西汉 帛书
《导引图》:是一部绘有各种运动姿态的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是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在这幅色彩绚丽的导引图上,描绘了44个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在做各种导引动作,他们分为四排,每排10到12人不等,其中有些人还手持器械。这些人像高9到12厘米,均为工笔彩绘,个个形象逼真,姿势各异,栩栩如生。原图人物旁有文字简注,可称题记。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各种不同运动姿态,大致可分为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持械运动三类。这些功法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医疗功和健身功两类。帛画《导引图》的出土不仅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疗体育的真实情况,也为源远流长的古代导引术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