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发展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探索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发展模式,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改善亚健康状态,防治慢性病,增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
中医药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科学养生理念,满足了社会群众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对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以了解不同层次、类型人群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程度、途径、感兴趣和愿意接受的方式等等,进一步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发展模式。
1重视中医人才培养,发挥中医院校引领作用
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此次调研中选取中医院校3个不同专业在校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校中医药文化氛围、校园中医药文化特色、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是否坚定中医理念、学校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实践活动等方面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发展建设情况。发现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氛围相对浓厚,校园建设布局能够彰显中医特色。但也存在学生中医理念不坚定,对专业学习兴趣热情不高,学校凸显中医药文化实践活动不足,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中医特色不够鲜明等现象。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学府,担负着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伟大使命,应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加强对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可通过加强校园的人文景观设计,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景观中,在极具中医特色的校园景观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构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拓宽思路,加强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先导,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及主动性。培养名医名师,传承中医文化精髓,营造严谨开放的学术氛围,强化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进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优秀中医药人才[1]。
2重视中医院在中医药文化中的推广作用
中医院在其自身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文化,是传统中医药文化最好的展示平台,优秀的中医医院文化能对患者及市民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本研究随机选取各级中医院患者及实习学生,从医院建筑设计、环境装饰、中医特色、中医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元素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情况。发现不同医院对医院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多数公立三甲中医院中医特色鲜明,设置中医文化墙或文化长廊,注重中医药文化宣传,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部分在建筑外观上选取了飞檐、雕梁画柱、琉璃瓦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民营中医院在医院外观设计、宣传和营造中医氛围等方面尤为突出。但多数县级以下中医院对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医氛围淡薄,甚至完全“西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医院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中医药特色有利于打造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医医院应凝练体现中医人文特色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理念,以中医文化价值观增强职工凝聚力,彰显自身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内涵;人才是中医药传承的关键,应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水平,以中医文化特色塑造医院品牌形象;并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推广工作,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通过专家讲座、媒体宣传、社区义诊等形式,增加大众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了解,提升人们的中医保健意识,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观,达到认识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最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目的[2]。
3注重中医药文化媒体传播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养生保健的意识也不断增强,特别在“大健康”理念下,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治未病”、“辨证论治”等思想越来越被普及和认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通过微信、微博、APP等各种途径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活动越来越多。通过选取社区青年、中年、老年不同人群,问卷调查了解社区人群中医药养生知识获取途径,主要包含养生书籍、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大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媒体。研究发现青、中年人群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多来源于网络或书籍,而老年人更多来源于电台、电视或报纸(健康、家庭保健之类),尚有部分来自保健品促销机构。其中正规的电视台科普、养生节目和报纸健康专栏等传播媒体在积极开展保健养生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为群众提供正确的保健常识和养生指导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伴随互联网+”时代到来,许多未经科学证实、缺乏理论指导却又打着“中医药”旗号的虚假信息泛滥,导致了网络的养生保健知识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电台和机构的保健品广告促销讲座则存在一些不规范甚至是虚假、欺诈等问题。中医药文化传播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文化传播,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推广,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改善亚健康状态,并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3]。所以,政府应完善中医药文化信息发布及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好大众媒体传播,使中医药文化信息传播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推广工作。同时,加大对虚假中医药文化信息散布的违法惩处力度,严惩以盈利为目的来传播虚假中医药信息的个人和机构,净化中医药文化传播环境,避免社会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陷入误区。
4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关乎中医药事业全局的发展,将中医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将在新的健康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文化产业主要包含中医药文化服务和中医药文化产品两大类。中医药文化服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养生保健服务项目及服务平台,如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养生服务、药膳食疗、教育培训等。中医药文化产品指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广播电视、广告、文化艺术、演出等产品。目前,中医药文化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竞争力较弱[4]。存在管理不规范、激励政策不足,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医特色不显著、对外宣传不充分等问题[5]。政府在制定与推行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当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改善当前医疗人才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现状,构建中医药文化产业评价体系,积极拓展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市场,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打造特色产业链,满足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消费需求。
5政府监控与政策支持
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华和迫切需求。政府应该制定鼓励、扶持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机制、投入等方面,给与倾斜,大力扶持推广中医药文化事业。既要充分发挥高等中医院校的优势,重视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改变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医疗人才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局面;又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中医药文化媒体传播途径,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引导大众树立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和认同感。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系统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有助于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升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事业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民健康